市财政局聚焦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主题,打好“四张牌”,整体重部署、点上求突破,构建“人人奋勇争先、个个争先恐后、全体同心协力谋发展”的生动局面,持续推动财政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助力作风能力提升和模范机关建设,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。
一、打好“机制牌”,在“融”字上做文章
坚持党建引领、系统推进、点面结合,制定《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活动工作方案》,创新党建业务融合新载体、新打法,把活动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。
建立比学赶超机制。紧扣“六优化六提升”,突出重点难点,将财政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,放大坐标找不足、提高标准找差距,引导和动员广大财政干部加压奋进、开拓创新,比学赶超、奋勇争先,既为全市添彩,又为全局争光。
建立全员参与机制。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、一切工作靠支部,把党支部作为党员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主战场,实现活动落实到每个支部、每名党员、每位干部,做到一贯到底、全员参与、集体用力,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,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
建立组团作战机制。创新组织形式,对“六优化六提升”进行分类整合,每项任务均由一个处室牵头,进行主题式、集中作战,打破处室、支部界限,增强协同性、整体性,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攻坚,变分头行动为集中突破,展现财政改革发展新形象。
建立融合发展机制。把开展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活动纳入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,坚持“抓党建就是抓全局”理念,聚焦市委部署要求的重点工作任务、财政攻坚目标、群众急难愁盼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持续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。
建立典型引路机制。分类别、分岗位梳理“作风能力提升年”活动、全年党建工作、业务攻坚等要评选的各类典型,常态化开展“发现榜样”活动,宣传宣讲先进事迹,充分展示新时代财政人的精神面貌。
二、打好“服务牌”,在“优”字下功夫
把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,开展“营商环境,财政在行动”,从减税降费、政府采购、政策落地、审慎监管等方面入手,优化“软环境”,造就“硬实力”,发挥财政保障筑底稳盘、赋能添力的作用,助力全市发展环境持续优化、开放形象有效提升。
优化资金直达管理。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等28项资金列入直达范围,实现民生补助资金基本覆盖、直达基层惠企利民。落实“严真细实快”的工作作风,第一时间将财政部下达我市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69.3亿元,以及第二批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民生专项资金15.91亿元下达基层,为基层落实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送去“及时雨”,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。
优化退税减税服务。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,建立“三顶一叠加”(顶层设计、顶格协调、顶格优惠、叠加享受)全链条减税降费机制,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市场主体。1-4月累计退税、减税、缓税、降费224亿元,惠及百万市场主体,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实现税费“零负担”,有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。
优化政府采购环境。优化升级“青岛市政府采购网”栏目设置,依托政采平台,深入夯实政府采购预算、过程、结果、验收、支付全链条“1+11+N”信息公开机制,广泛接受各界监督。针对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同特点,采取一对一座谈、采购沙龙、书面调研等形式,听取各方主体最真实声音,了解最真实诉求,找准争议纠纷产生根源并精准发力,有效化解和减少争议纠纷数量,有效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。
优化产业政策环境。推出稳中求进、助企纾困等120多条财税新政,统筹资金确保“人才强青”计划落实。升级完善“青岛政策通”平台,推进惠企政策兑现“一网通办”,实现政策“一张网”、申报“零接触”、审批“不见面”、公开“全透明”,实现财政惠企政策及时精准地直达基层、惠及企业。2022年预计为超过2500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20亿元以上。
优化法治营商环境。印发《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方案》,明确年度法治建设“时间表”和“路线图”,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财政工作。以《青岛市财政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,落实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,将财政管理领域5项轻微违法行为纳入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管理,让行政执法和监管接地气、有温度。
三、打好“个性牌”,在“新”字上求突破
发挥党建优势,精心搭建学习、展示、实践等平台,从不同角度涵养财政干部的政治素养、格局境界、作风能力,持续营造人人作表率树形象、个个争一流促发展的浓厚氛围,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。
打造“晨读”学习提升平台。以“晨读”为载体强化思想力建设,打造学习型机关。支部每天早晨集体学习人民日报、青岛日报等时政要闻,及时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委、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,持续提升财政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相关做法被大众日报、中国财经报等报道。
打造“四大阵地”党性锤炼平台。打造党建、廉政、法治、文化“四大阵地”,设立党建、廉政、法治“三个主题月”,对内为各党支部提供常态化、场景式党性教育场所,对外打造体验化、沉浸式宣教阵地,先后被市委宣传部确立为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”,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确立为市直机关党建示范点、党建统领示范观摩点。
打造“党建印迹•奋斗瞬间”展示平台。从支部党建特色风采瞬间、重点工作谋划推进瞬间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瞬间、财政发展取得突破瞬间等方面常态化征集照片和视频素材,引导党支部开展特色党建活动,场景式、沉浸式记录财政党建工作轨迹和财政党员干部奋斗瞬间。
打造“财政青年研习荟”。融合运用“青年学堂”“财政沙龙”等青年学习平台,开展全员大讨论,征集金点子、金句和LOGO,积极为青岛城市发展和财政品牌形象创建建言献策;组织微党课大赛、“以读书助力调研”活动、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演讲比赛、“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 财政青年怎么办”主题征文活动等,持续强化青年理论武装。3部微党课视频入选第十六届全市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,《小账本 大情怀》荣获全市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演讲比赛第7名,充分展示财政青年风采。
打造群团实践平台。发挥工青妇群团作用,积极开展志愿服务,把抗击疫情作为转作风强能力的“第一课堂”,作为优环境树形象的“第一战场”,累计派出“一线战‘疫’志愿服务队”32期400余人次财政干部全面下沉基层办实事、作贡献,协助社区完成核酸检测,争当疫情防控先锋模范,先后收到市南、市北区委区政府感谢信。
四、打好“队伍牌”,在“干”字上见实效
以锻造“实干家”财政干部队伍为抓手,将实践实干实绩导向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、办实事促发展各方面,激励干部担当作为,做到促发展我做贡献、树形象我当排头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赛马答辩明目标。举办“书记擂台”,29个党支部结合业务职能,围绕“问题是什么、措施是什么、目标是什么”开展“赛马式”“竞争式”答辩,集体评估攻坚目标的领先性、突破性,放大坐标找不足、提高标准找差距,确定年度攻坚任务和制度创新计划60余项。
千方百计扩财源。收入实现“开门稳”。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7.7%,比全省高0.8个百分点,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3,较去年提升9位。债券投资拉动强。新增债券516亿元,全国下降,我市上扬;据财政部通报,我市2021年债券使用进度居全国36省市第一,今年继续位居首位。争取国家支持力度大。争取中央退税减税、清洁取暖、公立医院试点等专项资金110亿元,空港综合保税区落地。创投基金过千亿。财政杠杆率达到1:8,管理规模1300亿元。
强化统筹保重点。疫情防控,安排资金17亿元支持定点医院运维、核酸检测等;落实财力投资和专项债60亿元支持方舱医院、隔离场所等公共卫生项目。建立城市更新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,运用“财政投资+专项债券+市场化融资”机制,对南京路拓宽、安顺路打通、海尔路高架、官路水库等20多个大项目,逐一落实资金筹措方案。统筹设立30亿元过桥资金,破解征迁难题。
夯实基础兜底线。兜牢民生保障底线。1-4月民生支出365亿元,就业、社保、教育、医疗等社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。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推动财力下沉,1-4月下达区市转移支付185亿元,增长53%,调度库款130亿元,基层“三保”得到有效保障。
精准考核重运用。把实干实绩作为评价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,从主要考“做了什么”“做了多少”向“做出什么效果”转变,通过考核指标的设计、赋分的级差鼓励在更高层次上创先争优、走在前列,“考”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,让真正想干、能干、干成事的干部通过考核脱颖而出。为更好激励担当,对于能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处室实行“一票肯定”。
市财政局聚焦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主题,打好“四张牌”,整体重部署、点上求突破,构建“人人奋勇争先、个个争先恐后、全体同心协力谋发展”的生动局面,持续推动财政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助力作风能力提升和模范机关建设,为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。
一、打好“机制牌”,在“融”字上做文章
坚持党建引领、系统推进、点面结合,制定《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活动工作方案》,创新党建业务融合新载体、新打法,把活动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。
建立比学赶超机制。紧扣“六优化六提升”,突出重点难点,将财政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,放大坐标找不足、提高标准找差距,引导和动员广大财政干部加压奋进、开拓创新,比学赶超、奋勇争先,既为全市添彩,又为全局争光。
建立全员参与机制。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、一切工作靠支部,把党支部作为党员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主战场,实现活动落实到每个支部、每名党员、每位干部,做到一贯到底、全员参与、集体用力,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,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。
建立组团作战机制。创新组织形式,对“六优化六提升”进行分类整合,每项任务均由一个处室牵头,进行主题式、集中作战,打破处室、支部界限,增强协同性、整体性,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攻坚,变分头行动为集中突破,展现财政改革发展新形象。
建立融合发展机制。把开展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活动纳入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,坚持“抓党建就是抓全局”理念,聚焦市委部署要求的重点工作任务、财政攻坚目标、群众急难愁盼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持续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。
建立典型引路机制。分类别、分岗位梳理“作风能力提升年”活动、全年党建工作、业务攻坚等要评选的各类典型,常态化开展“发现榜样”活动,宣传宣讲先进事迹,充分展示新时代财政人的精神面貌。
二、打好“服务牌”,在“优”字下功夫
把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,开展“营商环境,财政在行动”,从减税降费、政府采购、政策落地、审慎监管等方面入手,优化“软环境”,造就“硬实力”,发挥财政保障筑底稳盘、赋能添力的作用,助力全市发展环境持续优化、开放形象有效提升。
优化资金直达管理。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等28项资金列入直达范围,实现民生补助资金基本覆盖、直达基层惠企利民。落实“严真细实快”的工作作风,第一时间将财政部下达我市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69.3亿元,以及第二批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民生专项资金15.91亿元下达基层,为基层落实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送去“及时雨”,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。
优化退税减税服务。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,建立“三顶一叠加”(顶层设计、顶格协调、顶格优惠、叠加享受)全链条减税降费机制,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市场主体。1-4月累计退税、减税、缓税、降费224亿元,惠及百万市场主体,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基本实现税费“零负担”,有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。
优化政府采购环境。优化升级“青岛市政府采购网”栏目设置,依托政采平台,深入夯实政府采购预算、过程、结果、验收、支付全链条“1+11+N”信息公开机制,广泛接受各界监督。针对政府采购当事人不同特点,采取一对一座谈、采购沙龙、书面调研等形式,听取各方主体最真实声音,了解最真实诉求,找准争议纠纷产生根源并精准发力,有效化解和减少争议纠纷数量,有效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。
优化产业政策环境。推出稳中求进、助企纾困等120多条财税新政,统筹资金确保“人才强青”计划落实。升级完善“青岛政策通”平台,推进惠企政策兑现“一网通办”,实现政策“一张网”、申报“零接触”、审批“不见面”、公开“全透明”,实现财政惠企政策及时精准地直达基层、惠及企业。2022年预计为超过2500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20亿元以上。
优化法治营商环境。印发《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方案》,明确年度法治建设“时间表”和“路线图”,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财政工作。以《青岛市财政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,落实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,将财政管理领域5项轻微违法行为纳入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管理,让行政执法和监管接地气、有温度。
三、打好“个性牌”,在“新”字上求突破
发挥党建优势,精心搭建学习、展示、实践等平台,从不同角度涵养财政干部的政治素养、格局境界、作风能力,持续营造人人作表率树形象、个个争一流促发展的浓厚氛围,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。
打造“晨读”学习提升平台。以“晨读”为载体强化思想力建设,打造学习型机关。支部每天早晨集体学习人民日报、青岛日报等时政要闻,及时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委、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,持续提升财政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相关做法被大众日报、中国财经报等报道。
打造“四大阵地”党性锤炼平台。打造党建、廉政、法治、文化“四大阵地”,设立党建、廉政、法治“三个主题月”,对内为各党支部提供常态化、场景式党性教育场所,对外打造体验化、沉浸式宣教阵地,先后被市委宣传部确立为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”,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确立为市直机关党建示范点、党建统领示范观摩点。
打造“党建印迹•奋斗瞬间”展示平台。从支部党建特色风采瞬间、重点工作谋划推进瞬间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瞬间、财政发展取得突破瞬间等方面常态化征集照片和视频素材,引导党支部开展特色党建活动,场景式、沉浸式记录财政党建工作轨迹和财政党员干部奋斗瞬间。
打造“财政青年研习荟”。融合运用“青年学堂”“财政沙龙”等青年学习平台,开展全员大讨论,征集金点子、金句和LOGO,积极为青岛城市发展和财政品牌形象创建建言献策;组织微党课大赛、“以读书助力调研”活动、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演讲比赛、“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 财政青年怎么办”主题征文活动等,持续强化青年理论武装。3部微党课视频入选第十六届全市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,《小账本 大情怀》荣获全市“人人都是发展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”演讲比赛第7名,充分展示财政青年风采。
打造群团实践平台。发挥工青妇群团作用,积极开展志愿服务,把抗击疫情作为转作风强能力的“第一课堂”,作为优环境树形象的“第一战场”,累计派出“一线战‘疫’志愿服务队”32期400余人次财政干部全面下沉基层办实事、作贡献,协助社区完成核酸检测,争当疫情防控先锋模范,先后收到市南、市北区委区政府感谢信。
四、打好“队伍牌”,在“干”字上见实效
以锻造“实干家”财政干部队伍为抓手,将实践实干实绩导向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、办实事促发展各方面,激励干部担当作为,做到促发展我做贡献、树形象我当排头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赛马答辩明目标。举办“书记擂台”,29个党支部结合业务职能,围绕“问题是什么、措施是什么、目标是什么”开展“赛马式”“竞争式”答辩,集体评估攻坚目标的领先性、突破性,放大坐标找不足、提高标准找差距,确定年度攻坚任务和制度创新计划60余项。
千方百计扩财源。收入实现“开门稳”。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长7.7%,比全省高0.8个百分点,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3,较去年提升9位。债券投资拉动强。新增债券516亿元,全国下降,我市上扬;据财政部通报,我市2021年债券使用进度居全国36省市第一,今年继续位居首位。争取国家支持力度大。争取中央退税减税、清洁取暖、公立医院试点等专项资金110亿元,空港综合保税区落地。创投基金过千亿。财政杠杆率达到1:8,管理规模1300亿元。
强化统筹保重点。疫情防控,安排资金17亿元支持定点医院运维、核酸检测等;落实财力投资和专项债60亿元支持方舱医院、隔离场所等公共卫生项目。建立城市更新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,运用“财政投资+专项债券+市场化融资”机制,对南京路拓宽、安顺路打通、海尔路高架、官路水库等20多个大项目,逐一落实资金筹措方案。统筹设立30亿元过桥资金,破解征迁难题。
夯实基础兜底线。兜牢民生保障底线。1-4月民生支出365亿元,就业、社保、教育、医疗等社会政策得到全面落实。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推动财力下沉,1-4月下达区市转移支付185亿元,增长53%,调度库款130亿元,基层“三保”得到有效保障。
精准考核重运用。把实干实绩作为评价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,从主要考“做了什么”“做了多少”向“做出什么效果”转变,通过考核指标的设计、赋分的级差鼓励在更高层次上创先争优、走在前列,“考”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,让真正想干、能干、干成事的干部通过考核脱颖而出。为更好激励担当,对于能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处室实行“一票肯定”。